在榆林,有哪些民间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
榆林,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,起源于春秋时期,并在明朝时期达到了鼎盛。它曾是明朝九大边镇之一,以“延绥镇”之名,在军事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康熙帝曾为其题字“两守孤城,千古忠义”,赞誉其忠诚与勇敢。榆林不仅军事地位显赫,而且城市建设独特,被誉为“南塔北台中古都,六楼骑街天底下名”。这座古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,其中就包括多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艺术。
截至目前,榆林拥有1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以及12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(其中4位已故)。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:
1. 陕北秧歌:这种集体性的舞蹈艺术在陕北高原广为流传,尤其在春节和祭春、秋之际,人们会通过秧歌表演来庆祝。绥德高跷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。
2. 榆林小调:这种说唱艺术在榆林城的市井生活中广为流传,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朝。它以表现城市生活乐趣为主题,其中不乏描写离别和爱情的曲子。
3. 陕北民歌:这些歌曲起源于陕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,反映了人民的情感和日常生活。陕北民歌的类型多样,包括信天游、小曲,以及各种风俗、工作、宗教歌曲,总数超过27000首,其中包含1400余首革命历史歌曲。
4. 靖边县跑驴:这种艺术形式在清朝时期就已流行,是靖边县社火表演中的一种特殊舞蹈。它通常在节日庆典中进行,以幽默风趣的表演吸引观众。
5. 清涧道情:清涧县的一种曲艺形式,有着超过1300年的历史。它从原本的坐班制歌唱演变为现在的载歌载舞的民间曲艺。
6. 陕北锁呐:这种乐器原为宫廷乐器,后传入民间。陕北高原的绥米锁呐经过历代乐手的发展,形成了独特的演奏风格。
7. 横山老腰鼓:这种民间舞蹈艺术在陕北地区独具特色,主要分布在横山区的几个河流地带,其中南塔农村的老腰鼓最具代表性。
8. 府谷县二人台:这种民间小唱艺术在府谷县地区广为流传,其表演形式轻快,内容多样。
9. 白云山道教音乐:白云山上的道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音乐由经韵、笙管歌曲和打击乐器组成,常在庙会期间演出。
10. 陕北高原民间谚语:这些谚语是陕北高原人民用以传承经验和智慧的口头文学,主要流传于米脂、绥德两县。
11. 陕北绥德石雕艺术:绥德石雕历史悠久,其作品包括汉画像砖、唐宋明清石雕工艺品等,展现了精湛的石雕技艺。
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榆林宝贵的文化财富,它们不仅反映了陕北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。
多重随机标签